3月6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建议,加快质量促进法立法进程。
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全国两会,让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,一系列政策安排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“施工图”、“中国策”,凝聚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强大动力。
3月6日,全国政协委员、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建议,加快质量促进法立法进程。
要不要质量促进法?
监管需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,在强化质量安全底线思维的同时,还要创新改革。
以质量提升等质量促进措施为重要抓手,体现企业的主体责任,避免因过度监管存在的不合理弊端而对经济增长带来“制度性成本”。
企业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,价格竞争可能带来劣币驱逐良币(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)现象。
着眼于质量的竞争,需要法规的支撑,以促进法来保障质量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,是维护企业权益的必须。
消费需求分层,更高端的需求迫切需要质量信息供给。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仅需要了解产品是否合格,更想选购性能优良的产品。
质量促进将综合大数据运用,提供给消费者更准确的信息,推选出优质产品,如“同线同标同质”的验证,好的产品,满足了消费新需求。
质量促进需要社会共治,第三方机构力量得到充分运用,社会团体的发展,为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。
强化行业的力量,行业团体标准不断创新,产品创新引来新的爆发式增长,质量也有了评价依据。
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。
迈入质量时代,质量建设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,制定质量促进法是提高我国质量水平的法制保障。
来源:综合 新华网 中国质量报
相关热词搜索: as